没有图片
 
 
 
全会精神
权威解读
大讨论大推进
集中宣讲
学习动态
在线学习
领导讲话
扬中理论圈
党员冬训
当前位置:首页
 
聚力打造更具活力的创新高地
扬中理论圈   2017-03-01

同志们:

创新是五大发展理念之首,加快建设“强富美高”新扬中,关键靠创新,根本在创新。市第十二次党代会,把加快建设“创新之城”放在未来五年工作的首位;今年,市委、市政府确定为“创新转型突破年”;昨天的党政联席会对近年来激励创新、支持创业的相关政策进行了归并整合,所有的目标指向,就是要在全市方方面面凝聚一个强烈的共识:创新是动力之源,转型是必由之路,今天的扬中,要靠创新闯出一条新路,开辟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刚才,科技局、大全集团作了很好的交流发言。科技局是科技服务部门,推进创新更具代表性;大全集团是科技创新标杆企业,创新发展更有说服力。希望大家结合自身工作,找准突破口,在创新转型中展现大作为、取得大突破。最后,就如何推进创新转型,我讲三个方面的意见:

第一,要强化战略导向,找准创新转型风口。推进创新转型,把握战略导向十分重要,抓准抓实了就能有效破解难题、增创发展优势。从扬中来看,尽管创新“高原”初步形成,但创新“高峰”仍相对缺乏;尽管产业基础比较雄厚,但转型的步伐仍相对滞后;尽管形成了一批产学研合作的成果,但创新资源仍相对分散。对此,我们必须牢牢把握新一轮科技革命机遇,找准扬中创新发展的切入点,抢占事关长远和全局的科技战略制高点。

一是要加快培育创新型企业。既要服务好“航母级”“旗舰型”的大企业,又要服务好潜力大、成长快的“小巨人”,更要支持创新型领军企业。鼓励大全、环太等企业主导或参与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制定。要大力度培育高新技术企业,今年新增21家,总数超过155家。要精准培扶科技型中小企业。深入实施“雏鹰计划”,引导企业开展各类技术创新活动,开展差异化创新,加速科技型企业上市步伐。同时,各个板块、相关部门正在对接洽谈的项目和企业,比如,招商资本、华瀚管廊、好未来等等,这些都是创新型企业的代表,要加快项目的落地生根、开花结果。我们只有聚焦有创新力、带动性强的企业落户,才能为创新增活力,为转型聚后劲。

二是要加快集聚高端型产业。要坚定三大主导产业的转型方向。比如像威腾母线,与美国GE公司合作的“工业互联网+智能制造”项目,将引领工程电气产业转型的方向。再比如像环太集团,去年与江苏大学签订了绿色制造产学研合作协议,并在开发区投资了10亿元的“绿色高效超薄硅片”项目,该项目不仅体量大,而且技术领先、绿色环保,契合了“绿色能源岛”建设,也在绿色制造上下好了“先手棋”。三茅街道引进的碳化硅项目也是新兴技术的优质项目。当然,除此之外,我们还要加大对大数据、智慧产业、低碳产业、储能、全域旅游等新兴产业的培育与引进,进一步提升我市产业发展质态。

三是要加快整合创新要素。如何充分整合创新要素,我觉得有两条路可以走。一条路是资智联动,就是“资本+人才”。当前,高端人才掌握着核心技术、前沿技术,项目跟着人才走已成为新走向。所以,从科研院所、高端人才等智力资源切入,往往会取得“真经”。当然,光有人才、研发成果还是不够的,还需要资金支持。我们要通过企业上市、设立产业基金、发展供应链金融等多举措拓宽资金渠道,缓解项目的投资压力,减少投资风险。另一条路是产融互动,就是“产业+金融”的模式。要加快实施“金融+”计划,将科技与金融紧密结合起来。这方面,请王市长牵头,金融办、科技局、人才办、金控集团等部门共同研究,联合科技专项资金、人才专项资金,设立用于扶持科创企业、高新技术企业、高成长型企业发展的产业引导基金,积极发展供应链金融,通过广泛有效的资本合作,实现全产业链扶持。

第二,深化科技改革,释放创新转型活力。科技创新既要靠“创”,更要靠“改”。在去年召开的全国科技创新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科技创新与制度创新要“两个轮子一起转”。制度创新如何体现?就是要靠改革。下阶段,我们工作的重点就是要聚力深化科技体制改革,进一步激发创新转型活力。

一是推进科技领域放管服。当前,在国家层面,科技体制改革的“四梁八柱”已经确立,各项政策制度也已逐步细化完善。对我们基层来说,现阶段深化科技体制改革,最重要的就是把改革的顶层设计和系统部署,转化为推动工作的具体行动和实际成效,通过“放管服”改革的不断推进,将工作重心从全面深化改革转移到实现引领性发展上来,不断释放改革红利,让“人财物”的作用得以充分发挥。要深化科技资金分配与管理改革,既要有投资奖补、税费优惠等办法,也要加大后补助力度,建设覆盖企业初创、成长、发展等不同阶段的政策扶持体系,让科学技术实现应有的价值,让技术拥有者获得应有的收益。同时,要进一步放开市场、放宽政策、放活主体,引导、激励和带动更多的人投身到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中来。

二是全面落实企业创新主体地位。企业是创新的主体。市场需要什么样的创新,企业最为敏感;企业要做强、做百年老店,提高创新能力是不二选择。就扬中的企业而言,重视创新的企业竞争力都比较强,不重视创新的企业压力相对较大。但也要看到我市企业创新动力不足、创新能力不强的问题。因此,全市的企业要承担起创新主体的责任,要牢固确立创新意识,不断加大创新投入,积小胜为大胜,使企业真正成为研发投入的主体、技术创新的主体、成果应用转化的主体。市、镇两级要引导各种创新要素向企业聚集,建立企业科技投入引导机制,发挥市场对技术研发方向、各类创新要素的导向作用,把更多的创新资源汇集到企业、把更多的人才引导到企业、把更多的项目落户到企业。

三是全力加快载体平台建设。创新平台的健全度,决定着创新要素的集聚度。要重点关注三类平台建设:科技创新集聚平台。以省高新区创建国家级高新区为契机,重点发展智能电气、先进装备制造、信息技术等为主的高新技术产业集群,构建以龙头企业为核心、以项目建设为支撑、以企业集聚为基础的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新格局。科技创新合作平台。在建立华电产业园、复旦科技园扬中技术转移中心等平台基础上,以企业为主体、促进成果转化为目标,进一步深化政产学研合作,促进企业研发机构提质扩面,推动产业升级。科技创新孵化平台。进一步创新科技孵化器发展思路,全面提升科技创新孵化能力和服务水平,使其成为科技成果转化基地、科技企业成长基地、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基地,真正让孵化平台的作用得到充分发挥。

第三,优化创新生态,增强创新转型保障。扬中的创新发展、转型提升离不开每一位扬中人的支持,更需要构建出创新智慧充分迸发、创新力量充分涌流的创新生态系统。

一是要集聚资源支撑创新。要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和政府的宏观调控作用,紧紧抓住人才、投入这两大支撑,大力培养引进各类产业高端人才、行业领军人才,以及创业人才、专业人才。加快建立完善以财政投入为引导、企业投入为主体、资本市场为支撑的多元化投入体系,创新思路举措,打牢科技投入基础。

二是要务实担当服务创新。创新转型不是空喊口号,需要我们各级领导干部率先垂范,用自身的实际行动,不断提升素质、能力和水平,服务创新发展。要在学习中武装头脑,在一线中解决问题,在担当中创新作为。

三是要浓厚氛围尊崇创新。要着力培育企业家精神和创新文化。扬中作为一座岛城,资源匮乏、交通不便。但是扬中人民,特别是企业家们依靠“四千四万”精神,突破资源的瓶颈制约,致力创新业、创大业、创伟业,实现了扬中的腾飞,这种精神我们必须传承好、弘扬好。要着力营造鼓励创新、支持创业、宽容失败的氛围。大力宣传创新创业的典型人物和企业,加大对创新创业者的表彰力度,激发全社会支持创新、崇尚人才的好风气。要创造良好的法治、文化、亲商环境。做到“有求必应、无事不扰”,构建新型“亲清”政商关系,让扬中成为创新乐园、创业家园。

同志们,创新转型既是时代的呼唤,更是扬中奋勇向前的号角。希望全市上下坚定信心、振奋精神、锐意进取,努力在新一轮创新转型热潮中争一流、立新功,聚力打造更具活力的创新高地,为加快建设“强富美高”新扬中作出更大的贡献!

  Copyright 2012 Yangzhong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扬中市委宣传部理论科
备案序号:苏ICP备05003211号  苏新网备:2014070号
您是本站第
4086294
位访问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