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图片
 
 大讨论大推进
 
大讨论大推进
当前位置:首页 >>大讨论大推进
大讨论大推进  
简报(第14期)
佚名   2016-04-24

【活动动态】

补思想之“钙” 扬奋进之“帆”

——全市党政系统办公室主任培训班开展大讨论大推进活动

近日,市委办公室、市政府办公室、市委组织部、市委党校联合举办全市党政系统办公室主任培训班,40余名学员先后走进市委党校和苏州大学,接受为期6天的业务培训指导,力争为我市“扬帆‘十三五’ 开启新征程”汲取更多智慧和力量。市委办公室主任陈军要求学员们强化大局意识,牢记使命认真学;强化问题意识,追根究底务实学;强化纪律意识,营造氛围刻苦学。培训期间,学员们通过分组讨论、现场调研等活动,研判思考当前我市发展的优势与不足,探索思考未来发展的路径与策略,积极为建设更加“强富美高”的新扬中献计献策。

【观点聚焦】

蒋春富(市检察院办公室主任:扬中“工程电器岛”美誉享誉全国,装备制造业、新能源等产业优势明显;地处长三角经济带,贯穿苏南苏北,新区高铁站建成后交通更加便捷;头顶全国生态示范区、全国卫生城市等多个光环,能吸引经济实体来扬创业。这些特色优势是扬中人自强不自息、奋勇拼搏的成果,也是未来发展的基石所在、动力所在。全市各单位都要各司其职、携手同心,共同维护好良好的发展环境,共创“强富美高”的新扬中。对检察等政法机关而言,关键是要合力打击严重刑事犯罪和经济犯罪,营造好法治化营商环境,加大环境资源保护力度,等等,为我市扬帆“十三五”、开启新征程提供更加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

何云峰(市委市级机关工委办公室主任):扬中在生态绿色发展、城市精神培育、实业兴市等方面有特色、有经验、有优势,但不可否认的是,当前我市人才紧缺、土地资源匮乏等发展瓶颈依然存在。建议抓住全面深化改革、“一带一路”等战略机遇,优化人才引进政策,增强人才吸引力,打造人才高地;发展生态旅游产业,利用江堤绿色生态长廊,将园博园、渡江文化园、滨江公园等一个个美丽的点串成一条生态旅游链,打造长江生态小岛旅游品牌;加强机关作风和效能建设,为扬中“十三五”发展打造优质的服务软环境。

孙国庆(市发改经信委办公室主任):从“经验”来看,四千四万精神是扬中人最引以为豪的宝贵精神财富,也是需要继续传承与发扬的精神内核,是催生创新发展的内生动力。从“短板”来看,一是制造业核心竞争力不强。具有市场竞争力的核心元器件产品、核心技术不多,企业品牌影响力有限,同类产品、同类企业较多,产品质量参差不齐。二是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不强。领军型、创新型、高技能、管理型以及复合型人才短缺,高端人才难引更难留,成为制约企业创新的瓶颈。三是要素资源产出水平不高。土地产出效率、税收贡献率偏低;企业应收账款周期较长,降低了资金的使用效率;企业通过资本市场融资、发债比例不高。四是商业模式比较单一。大多企业仍以网上原料采购,线上拿订单线下支付为主,电子商务发展水平不高;国外市场的拓展力度不够。在“路径”方面,一是主攻智能制造。支持企业增加服务环节投入,加快研发设计协同化、售后服务专业化、产品需求定制化。推动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与现代制造业结合。二是弘扬工匠精神。大力引导企业精益制造,精细管理,全力争创区域品牌、行业品牌、企业品牌,不断壮大扬中品牌影响力。三是强化要素创新。鼓励帮助企业培养高精尖人才;大力发展楼宇经济;加大优质项目招引。积极引导企业树立资本思维理念,善于集中资源借助社会资本为我所用,做优做强。

健(市政务服务管理办公室综合科科长):今年是“十三五”规划的开局之年,也是市委市政府提出的“政务服务提升年”,我市的政务服务工作相对周边先进地区,在多个方面还存在“短板”与不足,比如说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的力度还不够,公共资源交易规范化管理要加强,12345政府公共服务热线的“牙齿”不够锋利,便捷服务、高效服务上缺少创新举措。扬帆“十三五”,就是要主动积极地呼应时代需求,通过“互联网+政务服务”等方式,着眼未来、立足现在,努力形成“环节少、成本低、机制活、效率高、服务优”的政务服务体系,在建设大政务、服务大发展、服务大民生上出新招走新路。一要释放改革红利,体现服务成果。二要强化平台建设,打造服务品牌。三要优化要素供给,提高服务效率。

何广付(市水环境综合整治办公室综合科科长):我市地处长江经济带与沿海经济带交汇点,距上海、南京都市圈2小时左右车程,区位优势明显;三大主导产业集聚度高、特色鲜明; 四千四万”“众志成桥“上善若水 自强不息等城市精神,持续激发了扬中人的创新创业活力。但也存在不少“短板”:比如水环境令人堪忧、中小企业发展难、区域小空间不足等等。建议:一是高标准推进五水联治工程,全市上下凝聚共识,统筹推进,全面保障工程质量和成效。二是对同类型的中小企业进行一轮综合评估,从技术、资金、人才等多方面评估企业的综合竞争力和抗风险能力。三是对接好产业发展和城市发展规划,多想一步,早想一步,避免规划重复调整,让产业更集群,让资源发挥更大效益。

敏(市环保局办公室主任):近年来,我市策应国家长江经济带建设战略,主动融入沿江开发,坚持生态立市、留白发展理念,做到在保护中开发、在开发中保护,努力实现保护与发展同步。但有些环保问题不容忽视,比如地表水环境质量不够理想,城区、农村部分水系不畅,污水塘、臭水河仍然存在;环保执法信息化水平不够高,全民环保意识仍需加强;等等。建议:一是强化环保宣教,增强全民环保意识。着力增强广大企业的守法意识和市民群众的护法意识。二是扎实推进生态工程建设。加大生态红线保护和生态修复力度,尤其要加强江滩湿地的保护。积极发展生态农业和旅游观光业,打响和放大生态扬中的品牌效应。三是持续深入开展治污减排工作,严厉打击各类环境违法行为。鼓励企业技术创新,发展高附加值,低能耗、低污染的产业。

黄伟良(市城管局办公室主任):十三五期间,建议市委市政府加大力度实施城市环境综合整治行动,切实破解城市管理热点难点问题,进一步提升城市功能品质和人居环境质量。比如依托数字化城管监督指挥中心,进一步完善“大城管”格局;探索和建立环境卫生保洁、广告设置管理、渣土公司化运营等城市经营机制。推进信息化管理系统建设,实现办公、监控、指挥自动化和网格化。建立长效常态化的管理体制为目标,维护好市容环境卫生秩序。

陆昌海(市审计局办公室主任):一是来一场思想上的突破。从领导层面、普通干部层面、群众层面,“缺什么”就“补什么”。不仅要敢想敢做,还要会想会做,要允许失败者,把握供给侧等宏观政策意图,多进行培训和交流。二是来一场产业革命。帮企业研判,少走弯路,前景好的产业要政策扶持,产品设计上多为消费者考虑。三是来一场效能革命。不能改变区位,可以改变服务,提升城市的人文品味,转变干部作风,提升精气神,提高执行率。

祝赠荣(市文广局办公室主任):作为文体工作者,我更多地思考,未来五年我市文体事业如何实现新跨越?如何使扬中的文体品牌更加闪亮?目前,我市文体事业还存在许多不足和问题,比如城乡之间、区域之间发展水平还不平衡;对文体事业的有效投入不足;人才队伍素质亟待提升。建议十三五期间,我市积极抢占发展先机,在基础设施投入、特色文体活动开展、文化队伍建设,文化品牌培育、文体产业发展等方面创新谋划、积极推进,比如新文化中心、市博物馆建设,全国青少年曲棍球锦标赛等大型赛事等,更好地满足市民日益增长的文体需求。

左昌宇(市公安局指挥中心副主任):扬中的社会公众安全感和法治建设满意度多年来一直保持全省领先水平,“十三五”期间,核心任务就是要打造“升级版”平安扬中,比如建立立体化现代化治安防控体系,创新推进“互联网+”服务管理,注重执法公开等品牌创新等,进而为扬中的新跨越、新发展保驾护航。

杨(市民政局办公室主任):以底线民生保障为切入点来看,扬中在城乡和谐社区达标建设、城乡低保并轨、重点优抚对象补助、殡葬制度改革等方面出不少经验优势。就短板而言,突出表现在养老服务体系方面,目前市、镇两级综合性养老机构建设严重滞后,存在公办不活、民办不稳的问题;养老机构,特别是民办养老机构的的安全监管责任艰巨,始终是一把悬顶利剑;新建智慧养老远远没有发挥应有的社会效益;城区老年人缺乏综合型的老年活动中心;老年人优待水平亟待提高;医养融合才刚刚起步等等,都需要我们紧跟经济社会发展水平,进一步创新思路,克难奋进,开辟全新的发展路径。

娟(市市政园林工程处办公室副主任):苏南城市大多婀娜多姿,各具特色,正在形成新兴的城市群。在这个城市群中,扬中必须也应该有自己的坐标,彰显自己的个性和特色。比如岛城风光和水韵园林等等。建议立足市情、发掘优势、丰富发展的思路,以长江水系为脉,以特色绿化和多元化建筑为主要载体,努力打造小桥流水、绿树花香、人文相宜、文化浓郁的新扬中。当前要妥善处理好两个关系,一是城建重点工程的排定要体现轻重缓急,集中反映民意,每年办几件大事,特别是老百姓反映强烈的污水河、臭水沟的事情,公共休闲广场和公园绿地,以及停车场和断头路的事情。二是在城建重点工程的资金安排上既要有预算,更要有保障,千万不能“中途断奶”,造成工程进度和质量受到影响。

莺(油坊镇党政办副主任):对照“强富美高”新扬中建设目标,重点把握好以下三个方面:一是以水资源为依托,保护水生态、发展水经济、弘扬水文化,将生态旅游和观光旅游进一步做大做强。二是策应一带一路、供给侧改革,加大高新技术投入,促进新旧动力加快转换;提高科技创新能力、提升产品附加值;实施各类人才计划,做好人才资源的凝聚和服务,打造良好的人才培养环境。三是以乡情为纽带吸引在外商业领袖和精英回乡兴业,以优质高效的服务、日益改善的环境,实实在在的惠民之举留住人,并以此推升和点燃本土企业的投资热情,迅速造就一批本土巨人

  Copyright 2012 Yangzhong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扬中市委宣传部理论科
备案序号:苏ICP备05003211号  苏新网备:2014070号
您是本站第
4088141
位访问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