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图片
 
 江洲论坛
 
在线读刊
读者来稿
联系我们
当前位置:首页 >>扬中理论圈>>江洲论坛
江洲论坛  
扬中文化产业发展路径刍议
方学建   2015-10-22

文化产业是现代服务业的核心产业,其中间产品和服务是最具创造性的生产元素,对国民经济各个部门具有广泛的关联带动作用。近5年,我国的文化产业发展增速一直保持在20%左右,远高于GDP增速。文化产业正在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

近几年,扬中的现代服务业快速发展。今年上半年,服务业的比重达到39.5%。但其中,文化产业仅仅贡献了4.2个百分点,与现代服务业在产业结构中快速发展的局面不协调,与同等经济发展水平下应有的文化生产与消费水平有差距。

扬中的文化产业路在何方?如何行稳致远?这些,正在破题

路在心中

扬中工业在国民经济中长期占主导地位,是扬中经济的“半壁江山”、“定海神针”。这客观上导致文化产业发展的氛围不够浓厚。发展扬中的文化产业,理解的开放性是基础。必须首先在思想自觉上取得突破。

文化产业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新创造

文化产业是通过人们创造性的劳动,把知识、信息和意象等文化资源转化为具有交换价值的文化娱乐产品和服务的产业。在现代社会,随着文化消费需求的不断增长,以知识、信息、休闲、娱乐为主要特征的文化产业快速发展,在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作用日益突出。1 党的十五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文化产业发展”的命题。这是“文化产业”首次被写进中央文件。党的十七大报告更加明确地指出:“大力发展文化产业,实施重大文化产业项目带动战略,加快文化产业基地和区域性特色文化产业群建设,培育文化产业骨干企业和战略投资者,繁荣文化市场,增强国际竞争力。”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明确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目标,同时将“保障人民基本文化权益”和“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作为文化改革的主要目标。习近平总书记进一步指出:“要加快发展文化产业,着眼提高质量和效益,推进结构战略性调整,优化产业布局,提高规模化、集约化、专业化水平,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

这几年,在传统文化产业进一步巩固发展同时,文化产业新业态层出不穷。不久前的第十一届中国(深圳)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展示出“文化+”的活力和魅力。“文化+科技”、“文化+金融”、“文化+贸易”、“文化+旅游”、“文化+创意”、“文化+互联网”……各种新业态为参观者带来新鲜体验。不断探索创新的“文化+”产业发展模式,为文化产业跨界融合提供了无限的新机遇和新导向,更促进着文化产业的蓬勃发展。

文化产业是社会精神力量的新支柱

习近平总书记在会见第四届全国文明城市、文明村镇、文明单位和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先进代表时强调:“人民有信仰,民族有希望,国家有力量。”“文化建设担负举精神旗帜,立精神支柱,建精神家园的重大责任,担负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人的现代化的重大责任。”其中,文化事业以其科学理论武装、核心价值观践行、文化传承创新、文艺作品和文化活动繁荣,在塑造社会精神力量上执着前行。而文化产业与文化事业作为车之两轮、鸟之双翼,其功能价值亦日益凸显。

文化产业承载着捍卫国家文化主权,壮大国家精神力量的重要使命。这些年来,西方的价值观伴随中国经济和改革开放借势进入,对国人的影响十分巨大。曾经有一个危言耸听但足以让我们清醒的论断:未来,美国靠“三片”打败中国!(即代表美国信息文明的硅谷芯片、代表美国电影文化的好莱坞大片、代表美国饮食文化的肯德基薯片)。日本的动画片影响了中国的几代青少年,“韩流”风潮席卷中国……中国国民的价值观念、思维方式、生活方式多元多变多样。国际上对中国文化的认同相较于对中国人“有钱”、中国经济强势崛起的认同,形成明显的落差。文化产业的力量就在于它有极大地传播力、渗透力。把文化产业放到战略新兴产业的高度,进而成为社会精神力量传播的新载体、新支柱,是国家战略必然之重要布局。

文化产业是经济转型促增长的新引擎

在经济由高速增长转向中高速增长的进程中,在产业结构由中低端转向中高端的进程中,在物质资源供给已经无法支撑未来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现实背景下,“十三五”期间,“国家宏观调控的重点将从当前的稳增长转向调结构。”2 经济结构的转型升级将是保持经济中高速增长的根本。

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战略布局中,苏南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将为经济转型升级带来新的动力。其中,文化产业的发展是重要命题。据此,文化产业必将迎来蓬勃发展的重大机遇,必将成为经济发展的新引擎、助推器和新增长点。

一方面,文化产业本身将贡献巨大的经济产出。去年,北京市文化创意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到13.1%,创历史新高。同年,上海的这一数字为12%,深圳为9.7%,都已经成为战略性新兴产业中发展最快的产业。3 另一方面,文化产业与其他产业的融合发展将拉动相关产业向产业链中高端延伸。扬中是著名的工程电气岛,制造业基础雄厚,实力强劲。但工业设计业才刚刚起步,高产值、低利润率的困局日益突出;扬中是著名的长江生态岛,环境优、百姓富,但生态休闲基本上是“自言自语”,品牌化、产业化的影响力十分有限。通过大力发展文化产业,实现从单一的输出产品到输出产品与输出研发设计和系统集成并重,从浅层次的美食、“半日游”到吃喝玩乐与深度体验并重,进而促进产业结构的优化,创造更大的经济价值与城市张力。

路在眼前

扬中要在未来一段时间建设“强富美高”的最美扬中,文化产业肩负的社会责任和经济责任必须高高举起。必须摒弃“扬中文化资源匮乏,文化人才少,短板明显,文化产业发展空间有限”等消极的认识误区,勇于创新,勤于实干,开创扬中文化产业发展的新天地。

总体思路:巩固发展传统文化产业,培育壮大新兴文化产业业态,积极推动文化与相关产业融合发展,加快形成立足扬中基础、结构合理、特色鲜明、重点突出的现代文化产业体系,努力打造扬中经济发展的新增长极,努力推动文化产业成为扬中经济的支柱产业。

巩固发展传统文化产业

支持以沪运制版公司、扬中印刷公司、利民纸品公司为代表的印刷包装企业做优做大。注重用纳米技术、3D技术、数字印刷技术等高新技术武装企业,发挥他们作为镇江市龙头文化企业的示范带动作用,形成扬中印刷包装业产业链上的若干个“单打冠军”。支持以华联手风琴、长鸣乐器为代表的乐器制造企业做精做强,不断放大英杰牌手风琴、长鸣牌笛子二胡等业内知名的乐器品牌效应,打造国内专业乐器制造基地。支持月新竹编、茂源工艺品、秦桂兰柳编合作社为代表的特色工艺品制造企业的巩固拓展,着眼于国际市场,充实创意内容,打造特色工艺品制造的扬中名片。

培育壮大新兴文化产业业态

切实加强与高等院校、国际国内知名文化强企的合作。植根扬中产业基础和地域文化,在江鲜文化产业、服饰设计产业、智慧城市产业、影视娱乐产业等方面吸引更多的文化创客、创意项目落地扬中,生根开花结果。

——发展江鲜文化产业 依托江鲜美食的品牌,深入挖掘江鲜文化内涵,精心打造长江生态保护的生态文明“扬中现象”,规划建设长江水产科普(扬中)基地,积极发展“互联网+”意义上的江鲜美食产业,大力开发包括影、视、剧、书、动漫游戏、礼品纪念品、城市地标及卡通产品等系列江鲜创意衍生产品。

——发展服饰设计产业 依托家纺城、服装城、际华目的(扬中)项目,形成从原料到生产到展示交易的完整产业链基础,引进服饰创意设计基地项目,培育扬中服饰产业的核心竞争力,拉动扬中服饰产业向中高端延伸,同时带动扬中成为服饰行业高端人才的集聚地之一。

——发展智慧城市产业 国办发[2015]14号文件要求,“发展智慧城市,保护和传承历史地域文化……让出行更方便,环境更宜居。”依托中兴智慧产业基地项目、复旦科技园项目、甲骨文项目,发展基于大数据、物联网/移动互联网、云计算的,符合扬中实际的智慧产业。同时积极建设扬中文化产业信息服务平台,实现文化信息的智慧化。

——发展影视娱乐产业 理性定位影视城项目,坚持高起点、规模化、新技术、体验性的原则,努力开辟影视基地建设与运营的新蓝海。

大力推进“文化+”融合战略

不局限在文化自身的窠臼中发展文化产业。坚持以扬中的特色文化和文化创意为根基,积极实施文化与城建、文化与工业、文化与地产、文化与休闲的深度融合,不仅能丰富文化产业业态,激活文化中内涵的产业生命力,也为文化产品的打造和文化消费市场的拓展提供新的广阔的空间。

——文化+城市建设 丰富扬中河豚文化、生态文化、红色文化、创新创业文化的表达方式,使新城建设、老城改造、特色街区提升成为重要的文化创造,让文化栖息在外墙上,停留在街巷间,活跃在活动里,让城市历史风貌与现实品格相得益彰,努力建设沉浸式体验城市。

——文化+工业 以“扬中制造2020”为抓手,以“二三产分离”为契机,推动扬中面广量大的工业企业剥离设计服务,组建独立设计企业,力争打造1-2个省级以上工业设计中心,促进工程电气制造向产业链高端延伸。引进高职院校在扬中建立实训基地,培养城市现代蓝领,努力建设文化型工程电气之城。

——文化+地产 文化地产因其融合性,在带动相关产业发展、推动区域经济发展的同时,还可以辐射到社会各个方面。依托红星美凯龙项目,可以建设时尚家居博览馆,可以带动装潢公司、家具厂、物流公司的发展,并且因创意家具的销售、家居风格变化、生活理念的倡导提高市民的居家文化品质。

——文化+休闲 120公里环岛公路(通常称为堤顶公路)为载体,打造文化景观路、经济发展带、休闲功能区。按照区域主体功能分区的原则,规划建设运动与养生产业区、水文化体验区、湿地暨自然生态示范区、红色文化与农耕文化展示区、时尚生活集聚区、影视娱乐集中区。坚持开放、共赢的原则,主动融入江苏沿江休闲旅游带建设,使扬中真正成为内涵丰富、宜居宜游的休闲城市。

路在脚下

“世上本无路,走的人多了便成了路。”扬中的文化产业刚刚起步,需要认真学习先进地区的成功经验,遵循产业发展的内在规律,扎扎实实走出扬中文化产业的康庄大道。

1.科学规划是基础。要特别重视扬中文化产业的空间布局,在建中的新城、改造中的老城、规划中的环岛经济带,法定文化产业的立足之地。要积极有序推进扬中文化经济的产业布局,边巩固传统文化产业,边培育新兴文化产业,用510年的时间形成百花齐放的文化产业生态。要坚持理念先行的原则、品牌至上的原则、创意至上的原则,突出前瞻性与核心竞争力的培育。

2.集聚集约是关键。以楼宇产业园为载体,以文化创意功能区建设为抓手,建设一批文化企业集聚度高的文化产业集群和中小微文化企业群落,形成一批具有较高知名度和影响力的文化产业地标。以功能区的建设促进人才、技术等核心要素的集聚,促进文化与相关产业深度融合发展。以功能区建设带动城市再造,推动社会资本与文化产业、传统文化弘扬传承的有机对接。

3.政策环境是保障。文化产业的经济属性是产业,政治属性是文化。从政治的高度发展文化产业,首先就是要创设有利于文化产业发展的政策环境。当务之急是制定完备的文化产业政策体系,为文化企业搭建融资、展示交易、信息交流、人才培养、技术研发等公共服务平台。文化产业的发展是一个长期的过程,能否提供持续、稳定的产业政策和相关扶持措施,特别是财税、土地、金融政策,是决定扬中文化产业能走多远、走多快的重要因素。此外通过有效的手段确保政策落地也至关重要。

4.企业主体是根本。扬中的文化企业负责人要“登高望远”,要以做产业的胸怀、做文化的素养,将企业做大做强;扬中的工业企业和其他服务业企业负责人要立足扬中,要以做百年企业的胸怀、做产业的素养,把“文化+”做深做透;所有扬中的有活力的企业都要积极适应中国经济新常态的挑战与机遇,顺时应势,融入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洪流,融入“打造特色发展新优势、共建强富美高新扬中”的洪流,开启新一轮创业的新征程。

结束语:扬中的文化产业“短板”现状换个角度认识,也意味着发展的机遇、发展的空间。扬中的经济实力强,创新能力强。文化产业一旦形成社会自觉,就一定能迎头赶上,后发先至。扬中的文化产业一定会迎来一个美好的明天!

(作者系中共扬中市委宣传部副部长、 扬中市’2015文化产业(复旦)专题研修班学员)

1]祁述裕:《中国文化产业发展战略研究》,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8年版,第1页。

2]洪银兴:《十三五规划需要着力解决的重大问题》,《新华日报》2015710

3]数据来源:经济日报、光明日报

  Copyright 2012 Yangzhong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扬中市委宣传部理论科
备案序号:苏ICP备05003211号  苏新网备:2014070号
您是本站第
4087682
位访问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