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图片
 
 集中宣讲
 
宣讲动态
宣讲资料
宣讲视频
宣讲部署
当前位置:首页 >>集中宣讲
集中宣讲  
四个全面宣讲资料
佚名   2015-07-15

编者按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从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局出发,提出并形成了“四个全面”战略思想和战略布局。“四个全面”是我们党对新形势下治国理政新的战略思考、新的战略要求、新的战略部署,开辟了党治国理政的新境界,丰富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使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党和国家各项工作的关键环节、重点领域、主攻方向更加清晰,内在逻辑更加严密,是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和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总方略、总框架、总抓手。学习、贯彻“四个全面”战略思想是当前我们党一项重要的政治任务,为帮助大家更好地把握“四个全面”的主要内容、精神实质、逻辑关系和重大意义,以“四个全面”战略思想为指导,推进我市现代化和“最美扬中”建设伟大实践,现摘编推荐《“四个全面”:我们党治国理政的新思想新战略》一文给大家,供参阅。

“四个全面”:我们党治国理政的新思想新战略

“四个全面”的提出过程和科学定位

“四个全面”战略思想的时代内涵与内在关系

“四个全面”战略思想的重大意义

全面贯彻落实“四个全面”战略思想

“四个全面”:我们党治国理政的新思想新战略

党的十八大开启了中国现代化的全新征程,推动中国进入了全面改革的全新历史时期。两年多来,从党的十八大强调“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到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部署“全面深化改革”,再到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要求“全面依法治国”、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总结大会宣示“全面从严治党”,“四个全面”的战略思想清晰展现,治国理政的战略布局完整呈现。如何科学认识和定位“四个全面”?我们认为从理论上讲,“四个全面”是以习近平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治国理政的最新战略思想,从实践上讲“四个全面”则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最新战略布局。“四个全面”的战略思想和布局,是新一届党中央在治国理政方略上开拓提升出的新版本,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成果和新境界,是我们党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行动指南。

一、“四个全面”的提出过程和科学定位

1、“四个全面”的提出

“四个全面”,是在党的十六大提出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基础上,在党的十八大以来新的伟大实践中,逐步提出并形成的,其间经历了三个阶段:

⑴从“一个全面”到“两个全面”。2002年党的十六大报告首次提出了“一个全面”,即“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2007年党的十七大报告重申了这“一个全面”的奋斗目标,并且把“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改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在距离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还有8年之际召开的党的十八大,统一提出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目标,从而把党的十六大、十七大报告提出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这“一个全面”扩展为“两个全面”。此后,2013年召开的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把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的“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简化为“全面深化改革”。

⑵从“两个全面”到“三个全面”。2014年是我国全面深化改革的元年,当年召开的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审议通过了《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决定》指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全面深化改革、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执政水平,必须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这样就把“两个全面”进一步扩展为“三个全面”。

⑶从“三个全面”到“四个全面”。201410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总结会上的讲话中首次提出“全面从严治党”。20141214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江苏考察调研时指出:“要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主动把握和积极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协调推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推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迈上新台阶”。这次讲话第一次把“全面从严治党”作为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结合在一起,“四个全面”的完整表述第一次呈现在世人面前。

2、“四个全面”科学定位

由上可知“四个全面”的每一个“全面”都是我们党在过去不同时期、不同场合提出来的,但把这四个方面作为一个整体系统地提出来,这在我们党的历史上是第一次,因此,一经提出,立刻在社会上和理论界都产生了强烈的反响。当下,我们认为要正确地认识“四个全面”,首先必须要理性科学地把“四个全面”定位好,也就是要正确地界定和把握“四个全面”的实质和地位,我们认为主要有两个层面:

首先,从实践上看,“四个全面”是新时期以习近平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治国理政的战略布局。20152月初,习近平总书记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贯彻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专题研讨班开班式上,明确把这“四个全面”定位于党中央的战略布局。战略布局就是具有全局性、长期性、稳定性和连续性的工作思路,党的工作战略布局问题始终是我们党治国理政的一个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党的工作布局正确,党和国家各项事业的发展就比较顺利。反之,就会出现这样那样的失误和挫折。将“四个全面”定位为“战略布局”,体现了以习近平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十八大以来治国理政的大思路、新构想。

其次,从理论上看,“四个全面”是以习近平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与发展中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最新实际结合起来,总结历史经验,遵循发展规律,把握发展大势,而提出来的最新理论创造、理论成果,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践相结合的新飞跃,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最新内容、最新成果。

二、“四个全面”战略思想的时代内涵与内在关系

“四个全面”中的各个“全面”,并不是今天才提出来的,也不是一起提出来的,但在今天,以习近平为总书记的党中央从理论和战略的层面赋予和丰富了许多新的时代内涵,而且把“四个全面”结合在一起,作为一个整体,这本身就是一个重大的理论创新和战略突破。“四个全面”战略思想,以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为背景,以探索和回答“什么是民族复兴、怎样实现民族复兴”这样的基本问题为主线,初步形成了内涵丰富、逻辑严密、科学完整的理论体系。

1、“四个全面”的时代内涵

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作为我们党在刚刚进入新世纪新阶段的十六大就提出的一个管长远管全局的重大战略目标,其科学内涵主要有四个方面:

一是指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覆盖人群之全面,即“要在本世纪头二十年,集中力量,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

二是指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覆盖领域之全面,也就是要实现“六个更加”,建设“五大文明”。“六个更加”就是“使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展开来讲就是要推动实现社会主义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社会文明和生态文明协调发展。

三是指实现国民经济发展之全面,即推动实现我国国民经济全面发展,重在调结构,促转型,构建新常态,以利于缓解一系列重大矛盾。

四是指人的发展之全面,就是要在社会生产力不断发展基础上,逐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即更加关注并努力满足中国十几亿人口特别是普通人的多方面发展需要,要给每个人出彩的机会,让每个人都有尊严,有成就感。

⑵全面深化改革。1978年我们党领导中国人民开启了改革开放的新时代,进入新世纪我国的改革向何处去,这是摆在全党面前的一个重大理论和政治课题。2012年党的十八大提出了深化改革升级的历史任务,以习近平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基于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规律把握,历史性地提出全面深化改革的思想。2013年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系统确定了全面深化改革的新目标、新任务,提出了到2020年全面深化改革的时间表、路线图,这是我们党对中国改革的又一次总部署、总动员。全面深化改革之全面,其重要科学内涵体现在两个方面:

一是改革总目标之全面。在此之前,我们党也提出过一些着眼于具体领域的改革目标。比如政治体制改革总的目标是巩固社会主义制度,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发扬社会主义民主,调动广大人民的积极性。党的十四大提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了“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并在这个总目标统领下,明确了经济体制、政治体制、文化体制、社会体制、生态文明体制和党的建设制度深化改革的分目标。这是改革进程本身向前拓展提出的客观要求,同时也体现了我们党对改革目标认识的深化。同这个总目标紧密相连的是,全面深化改革还围绕完善国家现代治理体系即我们党领导下管理国家的制度体系,提出了一系列重大改革举措,强调坚决破除一切妨碍科学发展的思想观念和体制机制弊端,构建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制度体系,使各方面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

二是覆盖领域之全面。2014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贯彻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全面深化改革专题研讨班的讲话中指出:“全面深化改革,全面者,就是要统筹推进各领域改革。”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提出的全面深化改革,覆盖了“5+1+1”的广泛领域,即覆盖构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体布局的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五位一体的改革,加上党的建设制度改革,以及国防和军队改革。在一个改革决定中覆盖如此广泛的领域,并且提出的全面深化改革任务有336项之多,这在改革开放历史新时期我们党的历次有关改革的全会《决定》中还是第一次。这是同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断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自我完善和发展,到2020年在各方面形成一整套更加成熟更加定型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要求相对应的。

⑶全面依法治国。“依法治国”是我们党在1997年召开的党的十五大上提出的治国方略,现在以习近平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提出了“全面依法治国”,极大地丰富了其科学内涵:

一是全面依法治国的总目标之全面。这个总目标就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这既明确了全面依法治国的性质和方向,又突出了全面依法治国的工作重点和总抓手,是贯穿十八届四中全会《决定》全篇的一条主线,对全面依法治国具有纲举目张的意义。法治体系是国家治理体系的骨干工程,加快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就是要加快形成完备的法律法规体系、高效的法治实施体系、严密的法治监督体系、有力的法治保障体系,形成完善的党内法规体系。

二是全面依法治国的工作布局之全面。这就是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坚持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依法治国是我国宪法确定的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而依法执政则是我们党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能不能做到依法治国,关键在于我们党能不能坚持依法执政,各级政府能不能坚持依法行政。强调要坚持在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的共同推进上着力,就是要推进依法执政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推进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坚持法定职责必须为、法无授权不可为。强调要坚持在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上用劲,是因为这三者各有侧重、相辅相成,全面推进法治国家、法治政府建设需要全社会共同参与,需要全社会法治观念增强,所以,必须在全社会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树立法律权威,建设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培育社会成员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靠法的良好环境,自觉维护法治权威,自觉抵制违法行为。

三是全面依法治国的主要环节之全面。这就是在立法、执法、司法、守法等层面全面推进。科学立法是前提,严格执法是关键,公正司法是防线,全民守法是基础。推进科学立法,关键是完善立法体制,提高立法质量,深入推进科学立法、民主立法。推进严格执法,重点是解决执法不规范、不严格、不透明、不文明以及不作为、乱作为等突出问题。推进公正司法,重点是优化司法职权配置,健全司法权力分工负责、相互配合、相互制约的制度安排。推进全民守法,主要是把全民普法和守法作为全面依法治国的长期基础性工作,着力增强全民法治观念,使尊法守法成为全民的自觉行动。

四是坚定不移推进法治领域改革,坚决破除束缚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体制机制障碍之全面。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研究部署的法治领域改革共提出了190项重要举措,涉及改革发展稳定、内政外交国防、治党治国治军各领域。这表明,全面依法治国是一个系统工程,是国家治理领域一场广泛而深刻的革命。

⑷全面从严治党。201410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总结大会上第一次提出全面从严治党,此后一个月他在十八届中纪委第五次全会上的讲话又再次对全面从严治党进行了阐述。从其阐述的内容看,全面从严治党的科学内涵主要有四个方面:

一是内容无死角。就是要覆盖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反腐倡廉建设、制度建设和能力建设等各个领域。特别是习近平总书记提出要坚持思想建党和制度治党紧密结合,这是很有现实针对性的。现在,党的建设中一个比较明显的问题是轻视思想政治工作,往往以为定了制度、有了规章,就万事大吉了,有的甚至已经不会或不大习惯于做认真细致的思想政治工作了,还有的甚至认为组织找自己谈话是多此一举。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对广大党员干部既要靠教育,也要靠制度,二者一柔一刚,要同向发力、同时发力。

二是主体全覆盖。就是要强化党的建设包括党风廉政建设的主体责任,党的各级组织的党委(党组)书记作为党建第一责任人,要种好责任田,真正做到在党言党,在党忧党,在党为党,既要挂帅,又要出征,对重要工作亲自部署、重大问题亲自过问、重要环节亲自协调、重要案件亲自督办,以上率下,层层传导压力,逐级落实责任。在巩固省区市、中央和国家机关落实主体责任成果的基础上,把责任落实到地市一级。

三是劲头不松懈。做到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纠正“四风”没有休止符,坚持查处腐败问题零容忍的态度不变、猛药去疴的决心不减、刮骨疗毒的勇气不懈、严厉惩处的尺度不松,让那些想搞腐败的人断了念头、搞了腐败的人付出代价。

四是把守纪律、讲规矩摆到更加重要位置。保持党的团结统一,既要靠共同的理想信念、严密的组织体系、全党同志的高度自觉,又要靠严明的纪律和规矩。纪律不严,规矩不彰,从严治党就无从谈起。党章等党内规章制度,党的纪律,国家法律,是全党必须遵守的规矩;党在长期实践中形成的优良传统和工作惯例,也是十分重要的党内规矩。人不以规矩则废,党不以规矩则乱。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腐败问题与政治问题往往是结伴而生的。所以,当前对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要十分明确地强调、十分坚定地执行。各级领导干部特别是高级干部不但要在守纪律、讲规矩上作表率,还要教育引导年轻干部,让他们从进入干部队伍起就知道守纪律、讲规矩的重要性和严肃性。

2、“四个全面”的内在逻辑关系

“四个全面”是一个内涵丰富的理论体系,有着严谨的内在逻辑关系。201522日,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四个全面”的战略布局,“既有战略目标,也有战略举措,每一个‘全面’都具有重大战略意义。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我们的战略目标,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是三大战略举措。”要“努力做到‘四个全面’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相得益彰。”

⑴“四个全面”不是简单并列关系,具有“总分总”的逻辑结构。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奋斗目标,是我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阶段性目标,具有战略统领和目标牵引作用。习近平同志指出:“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通过了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决定,与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全面深化改革的决定形成了姊妹篇”。这表明,全面深化改革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同为支撑,共同支撑和推动奋斗目标的实现。全面深化改革是实现奋斗目标的根本路径、关键一招、强大动力,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是实现奋斗目标的基本方式和可靠保障。中国共产党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领导核心,全面从严治党具有全局性、根本性,只有通过全面从严治党才能使我们党坚强起来,才能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进程中发挥领导核心作用,因而全面从严治党是实现前三个全面的坚强保证。

⑵“四个全面”之间存在着密不可分的内在关系。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总目标与其它三大战略举措来说,全面小康社会建成过程本身就内涵了各项改革、依法治国和从严治党;从全面深化改革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的关系来说,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要推进司法制度改革,全面从严治党要推进党的建设制度改革;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与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从严治党的关系来说,全面深化改革要靠法治引领,全面从严治党要“依规治党”、“依纪治党”,促进党员、干部带头遵守国家法律法规,模范执行国家法律法规;从全面从严治党与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关系来说,全面深化改革和全面推进依法治国都离不开党的领导,都要在党的领导下才能有效地实施改革、推行法治。

由上可见,“四个全面”之间既有一个相对独立的关系,又有一个整体涵盖的关系;既是一个战略目标和三个战略举措的目的与手段的关系,又是四个部分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相得益彰的协同一致的关系。“四个全面”的内在关系,决定了它们必须协调推进,使之释放出最大能量,产生整体规模效应。

三、“四个全面”战略思想的重大意义

“四个全面”,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站在时代和全局的高度,在坚定中国自信、发展中国道路、优化中国模式、总结中国经验,带领人民推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历史进程中提出来的,既是我们党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的重大理论创新成果,又是实践创新的巨大飞跃。

1、“四个全面”的重大理论意义

在改革开放的不同历史时期,我们党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不断探索和回答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这三大基本问题,形成了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三大理论成果。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发扬筚路蓝缕、以启山林的精神,坚持问题导向和科学思维,以当代中国共产党人的全局视野和战略眼光,坚定中国自信、立足中国实际、总结中国经验、针对中国难题,提出了“四个全面”战略思想和战略布局,进一步探索和回答了“什么是民族复兴、怎样实现民族复兴”这样的基本问题,从而在整体上进一步深化和丰富了我们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进一步推进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坚持并丰富了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和基本经验,开辟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境界。

作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四个全面”战略思想实现了“四个第一次”:第一次把全面小康放在中国梦的大格局中审视,把全面小康目标升华成民族复兴的重要里程碑,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定位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关键一步”;第一次将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确定为“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其中的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是比原来所提“四个现代化”更高层面的现代化;第一次将全面依法治国论述为全面深化改革的“姊妹篇”,形成“鸟之两翼、车之双轮”,并提出了许多具有中国特色的政治理论、制度体系;第一次为全面从严治党标定路径,要求“增强从严治党的系统性、预见性、创造性、实效性”,锻造我们事业更加坚强的领导核心。“四个全面”是我们党治国理政方略与时俱进的新创造、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践相结合的新飞跃,它使得我们党和国家各项工作的关键环节更加清晰、内在逻辑更加严密,使得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治国理政的总体框架更加完整、日臻成熟。这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在我国今后更加壮阔的改革开放大业中必将逐渐展现其引领和指导作用。

2、“四个全面”的重大现实意义

中国要由大向强,不仅是量的积累,更是质的飞跃。如何实现这“关键一跃”,是我们党治国理政的核心课题。由大向强可谓“树大招风”,越是靠近世界舞台中心、越是接近实现民族复兴的目标,遇到的阻力和压力就越大。同时,我国改革发展进入攻坚期、深水区,要用几十年解决西方在几百年的现代化进程中遇到的问题,还要解决自身特有的突出矛盾问题。国内外安全风险叠加交织,面临“中等收入陷阱”“西化分化陷阱”等,这些都给党治国理政提出了新的课题和更高要求。

“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是为推动解决我们面临的突出矛盾和问题提出来的,针对的是当今中国的基本国情和时代特点,直面的是改革深水区攻坚期的特殊阶段,回应的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新要求,顺应的是人民群众的新期待。因此“四个全面”,抓住改革发展稳定关键,确立了新形势下党和国家各项工作的战略方向、重点领域、主攻目标,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的战略抓手”,是统领当代中国发展的总纲。

协调推进“四个全面”,就能更好统筹国家安全和发展利益,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与实现中国梦的统一,坚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统一,以全面深化改革来破解民族复兴和现代化进程中遇到的各种深层次矛盾问题,以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来确保发展风险有序可控,以全面从严治党来强力巩固党的执政基础和群众基础。

四、全面贯彻落实“四个全面”战略思想

“四个全面”战略思想抓住了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关键问题,顺应了时代要求和人民愿望,为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胜利提供了理论指导和行动指南。学习、贯彻“四个全面”重要思想是当前我们党一项重要的政治任务和实际工作,必须从讲政治的高度把这项工作抓紧抓好,为此,我们认为主要应从以下四个方面入手:

1、以科学的态度准确把握“四个全面”。“四个全面”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对治国理政实践的新总结、认识的新境界、战略的新布局,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和实践创造,是我们全部工作的总指导、总抓手、总方略。“四个全面”中的每一个“全面”,都是一整套直面现实、承前启后、独具特色的系统思想,各个“全面”之间又有紧密的内在逻辑联系和辩证统一关系,构成了一个有机统一的整体,相互联系、相互贯通,相辅相成、同步同向,具有宏大的全局性、科学的系统性、创新的协同性。对此,我们要有认识上的清醒、理论上的自信,只有认识准确到位,才能确保行动自觉有力。

2、以饱满的政治热情对待“四个全面”。“四个全面”战略思想既是科学理论,更是政治纲领,因此对于我们每一个党员干部来讲,更要从政治的角度来审视和把握“四个全面”,要以高度的政治自觉和理论自信贯彻落实“四个全面”。只有这样,才能站稳政治立场、把好政治方向、增强政治定力,不为任何风险所惧,不被任何干扰所惑,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才能拓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才能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得到最广大人民的衷心拥护,才能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具有坚强领导核心,才能续写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篇大文章。

3、以顽强的工作作风贯彻落实“四个全面”。惟其艰难,才更显勇毅;惟其笃行,才弥足珍贵。“四个全面”是一个完整的理论,贯彻“四个全面”更是一项系统工程,不仅需要政治热情,更需要良好的精神状态和优良的工作作风。习近平同志指出:“共产党员特别是党员领导干部要做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坚定信仰者和忠实践行者。”他反复强调:“如果不坚决纠正不良风气,任其发展下去,就会像一座无形的墙把我们党和人民群众隔开,我们党就会失去根基、失去血脉、失去力量。”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以作风建设为切入点从严治党,注重优良工作作风的养成,以踏石留印、抓铁有痕的劲头抓工作落实。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我们要以好的作风贯彻落实“四个全面”,确保党和国家各项工作顺利开展,赢得更加灿烂的未来。

4、以严明的纪律规矩贯彻落实“四个全面”。“加强纪律性,革命无不胜。”纪律是党的各级组织和全体党员必须遵守的行为规则,是完成党的任务和做好一切工作的重要保证。习总书记在十八届中央纪委五次全会上强调,守纪律讲规矩是对党员、干部党性的重要考验,是对党员干部对党忠诚度的重要检验,要把守纪律讲规矩摆在更加重要的位置。政治纪律、政治规矩是我们立党的基石,也是每个党员必须坚守的政治生命线。遵守党的政治纪律是遵守党的全部纪律的基础。“四个全面”是政治理论,贯彻落实“四个全面”是政治任务,必须严明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必须切实维护党的团结统一,严格落实民主集中制,讲党性、讲纪律、讲规矩,确保党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

  Copyright 2012 Yangzhong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扬中市委宣传部理论科
备案序号:苏ICP备05003211号  苏新网备:2014070号
您是本站第
4087958
位访问者